唐奇芳:马六甲困境停留在西方假设中

美国试图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加大对华围堵遏压,越来越难以抑制搅局南海的冲动,加上国际能源市场震荡和波动频仍等等,导致“马六甲困境”这个在西方学界和媒体上流传已久的说法最近又被翻了出来。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海的一条繁忙贸易路线。长期以来,西方政治学界将它描述成中国的一个“战略弱点”,他们假定在发生地区危机时,美国及其盟友可以封锁马六甲海峡,在能源进口和军事安全等方面制约中国。但所谓的“马六甲困境”对中国影响究竟有多大?如今看来,这个说法无论在概念上还是事实上都已经不起推敲。

从概念上看,“马六甲困境”可总结为:长期依赖经马六甲海峡的海运通道导致中国相关领域面临巨大的战略性风险。有人从学理上将其阐释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运能饱和,即因航道深度和宽度限制,超大型船只无法通过,导致马六甲海峡的航运能力渐趋饱和。二是安全威胁,即海盗、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可能导致马六甲海峡断航。三是武力遏制,即在非常时期,对手国家可能会以武力封锁马六甲海峡,遏制中国战略物资(尤其是油气)的海上运输。

但只要结合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三方面的假设都是站不住脚的。马六甲海峡的运能远未达到饱和。来自专业机构的系统评估显示,马六甲海峡的真实运力可以达到当前规模的3到5倍,即便那样船只通行时间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其次,马六甲海峡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在全球层面来讲处于低位。从21世纪前20年的数据看,船只在马六甲海峡遭遇海盗和恐怖主义袭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程度一直较低。尤其是2004年之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国家在马六甲海峡进行联合巡航并协作打击海盗,该海域的非传统安全风险进一步受到管控。第三,马六甲海峡绝非某个国家能够任意控制甚至封锁的。这里航道狭长,分属新、马、印尼三国管辖,域内或域外国家很难实现单方面控制。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数量巨大、所属关系复杂,即便在大数据时代也难以精准甄别和拦截运往特定国家的货物。

从事实上看,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国自身的发展布局也都越来越让“马六甲困境”之说失去立足之地。

近些年来我国多管齐下保障自身能源安全,对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进口油气依赖有所降低。一是提升能源自给能力。2013年到2023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累计增长42%,并基本建成了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近年来,中国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守住了重要能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特别是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减轻化石燃料占比,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9%。中国风电装机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装机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三是推动油气进口多元化。油气进口来源集中、通道单一是能源安全的一个主要风险。近十年来,我国着力推进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油气进口国数量从33个增加到55个,从中东扩展到亚欧乃至南北美洲。油气进口通道从依赖海运逐渐发展为海陆并进,新增中缅原油管道、中俄原油管道二线、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中俄“西伯利亚力量”项目管道等多条跨境油气管道。

自然环境变化也正深刻影响全球海运布局。随着全球变暖日趋明显,北极海冰快速融化,北极航道经过勘测、试航,已经开始进入商业化开发利用阶段。据估算,北极航道能够大幅缩短航行距离,往返欧亚的船只取道北极较之通过马六甲海峡的传统航线可缩短航程40%,燃料、保险等海运成本也将随之大幅降低。尽管北极航线仍然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海运模式和布局很可能将发生重大变化。传统航线当然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作为亚欧海运咽喉的地位可能会相对下降。

另外,国际格局加速演变之下,马六甲海峡也更加不可能成为大国所能轻易操控的地缘政治工具。借助武力控制马六甲海峡等地缘要冲,平时维护自身的全球影响力和主导权,形势紧张时对“敌人”或“对手”进行封锁禁运,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设想。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已让这种操控越来越难以实现。

一方面,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霸权主义不得人心。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单极霸权而将中国列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唐奇芳:马六甲困境停留在西方假设中通过“印太战略”等对华进行围堵遏压。马六甲海峡作为联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咽喉要道,自然成为美国“印太战略”规划中的焦点之一。但东盟及其大多数成员国不愿“选边站队”,2019年出台的《东盟印太展望》明确表态致力于维护东盟在地区的中心地位以及在外交层面的平衡中立。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势头不可逆转,封锁制裁难以真正实行或奏效。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已非个别国家的意志所能改变。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深化,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联系愈发紧密,搞经济或技术上的“脱钩断链”既不现实,更会害人害己。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只要稍有理智的人就能明白,封锁马六甲海峡以截断航运物流或达到军事目的,绝不可行。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现实,所谓“马六甲困境”就真的只停留在西方学界和媒体的“假设”中了,对这个说法的炒作可以休矣。(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暄蓉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